暑假來咯,
孩子們開啟了浪浪浪模式!
加強暑期安全教育,
依然是家長和孩子們的必修課!
爸爸媽媽知道嗎?
統計數據顯示,我國每年有8萬兒童死于意外傷害,占我國兒童死亡原因總數的26.1%,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%-10%的速度增長。
意外傷害已成為0-14歲兒童健康的第一“殺手”。我們將分兩個部分來講安全問題,一部分關于居家安全雷區,一部分關于外出安全雷區。
01.高空墜落
事件回放:2016年10月在宜賓江安國際小區,2歲幼兒25層高空墜落,幸運的是三樓的業主在平臺上堆土種菜,救了孩子一命。據孩子母親介紹,母親在外打工,將孩子托付給婆婆照顧,事發時孩子一直在床上玩耍,婆婆在洗衣服,聽到有人叫喊,趕緊到房間找孩子,發現孩子墜樓。
防范要點:窗邊不要擺放床、桌子、椅子等家具。
1.陽臺、窗戶周圍千萬不要堆放雜物。床、椅子這些家具也要離窗戶遠遠的,因為孩子很喜歡攀爬,一不留心就會在你沒注意的時候就爬到高處,引發意外墜落事故。
2.不要讓孩子消失在你的視線范圍內,只要做到這一點,危險系數就可以大大降低。
3.告訴孩子,陽臺、窗戶旁邊是危險的地方,千萬不要在那里游戲,如果這種口頭的教育效果不佳,不妨可以給孩子看相關的視頻,感受在窗邊攀爬的危險性。
02.吞食異物
由于年齡小,好奇心強,年幼的孩子喜歡將東西往嘴巴里塞,消化道異物在急診室相當常見,吞食了尖銳和腐蝕的物體,如針、電池等物品都是很危險的。
防范要點:將危險的東西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。
1.爸媽不要給孩子佩戴容易吞入的飾物,例如吊墜、發卡等。
2.家中物品的擺放也不能掉以輕心,要將危險的東西擺放在孩子們看不見、拿不到的地方,如釘子、針、藥丸等,減少隱患。
3.要是一不小心吞入了危險性較強的物品,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醫院。若吞入的物體較圓滑,危險性小,且孩子沒有感到不舒服,就可以選擇等待孩子排泄出來。
03.防燙傷
燙燒傷也是家庭中比較常見的事故,尤其是夏天,孩子們穿著短衣短褲,湯、粥、開水一不小心灑在身上,很容易發生燙傷。
防范要點:不要讓孩子接觸到燙的東西。
1.把開水瓶、微波爐等容易燙傷孩子的東西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。
2.廚房可是危險重地,為了安全起見,爸爸媽媽用好鍋后要將鍋柄轉到一邊。
3.熨斗可會燙人哦,爸媽在熨燙衣服時,讓孩子不要在旁邊玩耍,防止意外發生。
4.萬一燙傷,先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,切記不要給孩子包扎或涂抹牙膏、紅藥水,及時的送到醫院處理才是王道,避免給孩子留下傷疤。
01.性侵這樣防
事件回放:2017年4月報道的一則新聞著實令人震驚,浙江奉化溪口五旬男子性侵16個月大的女嬰,孩子的下體撕裂非常嚴重,母親懷疑是熟人作案。
兒童性侵是個沉重得讓人不忍直視的話題。但是媒體層出不窮的報道告訴我們,性侵離孩子們并不遙遠。
防范要點:
1.教育很關鍵。父母必須要告訴孩子,被衣服覆蓋的地方不能給除父母以外的人看。身體的“隱私部位”不可以隨便讓人撫摸觸碰。
2.告訴孩子,如果覺得哪個“怪叔叔”的行為讓他們感覺不舒服,不要為他們保守秘密,一定要勇敢告訴家長。
3.繪本故事一起讀。有的爸爸媽媽對“性教育”這個話題比較害羞,那就把重大的任務交給書本吧,生動形象的故事很輕松就達到了目的。
4.家長們形成一個習慣,不讓異性朋友或親戚和孩子獨處一個房間,如果要獨處,要將房間的門打開。因為不得不說,兒童性侵中熟人作案占了比較大的比例。
02.溺水這樣防
事件回放:2017年1月,陜西咸陽市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到游泳中心戲水池玩耍,事發時孩子從水池一邊走向另一邊,沒走多久就開始掙扎。然而孩子母親就站在離他三四米遠的位置,背對著孩子玩手機,沒有發現異常,孩子掙扎了3分鐘后,最終沉入水底。
防范要點:
1.近距離看護:看護孩子時要和孩子保持較近的距離。如果看護者距離孩子較遠,即使孩子溺水被發現了,也可能錯過救護時間。孩子在水的周圍玩耍時一定要時刻密切關注;孩子年齡較小時,孩子在水里或水邊玩耍時,請讓您的孩子一直在看護者的一臂距離之內。
2.看護不分心:看護孩子時一定要專心。傷害的發生過程往往十分短暫,看護時最好能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,一定不要在看護孩子的同時看手機、看電視、做家務、干農活等。
3.看護不間斷:讓孩子一直處在成年人的看護下,看護不能間斷。孩子在澡盆洗澡時,在水里或水邊玩耍時,看護者一定不能離開。如在看護孩子時您必須做其他事情(如做飯、午休、干農活等),可以指定一名成年人替您看護孩子。
4.永遠不要讓大孩子照看小孩子:大孩子沒有看護能力。
5.選擇安全環境玩耍:無論何時何地首先判斷一下孩子活動的環境是否安全。臉盆、水桶、澡盆的水要清空,儲水桶、儲水缸、水井已經加蓋,化糞池、池塘、水渠已裝防護網或防護欄能阻止孩子進入,環境中沒有能造成孩子傷害的危險物品等。
6.危險物品加蓋:對于儲水桶、蓄水缸、蓄水池、水井、深坑廁所、化糞池等,建議加上孩子不易挪動的蓋子。平時蓋好洗衣機蓋板/門蓋和馬桶蓋等。
03.走失、拐騙這樣防
在外出游玩的過程中,商場、游樂場等人多嘈雜的地方很容易與孩子走散。當孩子走失時就很容易被拐騙。
防范要點:
1.讓孩子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(記不住的,可以寫了帶身上)及110報警電話。教會孩子走散時找服務員或保安給爸爸媽媽打電話,也可以撥打110,找警察叔叔幫忙。
2.告訴孩子走散了之后站在原地,不亂跑,不吃陌生人的東西,不跟陌生人走,哪怕對方說要帶孩子去找媽媽,也不能輕易相信。
3.告訴孩子在遇到危險時,要大聲喊叫,尋求周圍人的幫助,若壞人說是自己的孩子,一定要大聲否認。
4.外出游玩時不妨給孩子穿上色彩鮮艷的衣服,容易在人群中增加辨別度。
5.如果是在商場走失,家長要第一時間借助廣播來找孩子,告訴孩子具體的位置,在周圍的人幫助下找回孩子。
04.車內窒息這樣防
事件回放:2015年6月,湖南湘潭一名四歲男童被父母遺忘在車中,5小時后才發現,但男童已經死亡。據初步調查,車內溫度過高是男童窒息死亡的原因,且車窗貼了膜,從外部難以看到車內情況。
夏季炎熱高溫,將孩子留在車內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。美國一項研究發現,當氣溫達到35℃時,陽光照射15分鐘,封閉車廂里的溫度就能升至65℃,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。
防范要點:
1.養成下車檢查后座的習慣,避免將孩子留在車內。
2.不貼顏色太深的車膜,淺色的車膜有利于自己或他人發現被遺忘在車內的孩子。
3.安全教育很重要,萬一孩子被遺忘在了車子里,鼓勵孩子用堅硬的物體敲打車窗,試著按車喇叭等。
05.商場扶梯要小心
事件回放:2013年11月7日,安徽合肥的一家購物廣場發生意外事故。監控顯示,3歲的童童蹣跚地走上電動扶梯后,很快就摔倒了。由于大人疏忽,旁邊沒人,童童的右手被夾近了扶梯……
商場的扶梯是移動的臺階,很容易失去平衡,家長一定要牢牢牽住孩子的手,堅決不允許孩子單獨上電動扶梯。
防范要點:
1.不妨和孩子玩“我們都是木頭人”的游戲,讓孩子穩穩地站著,不向扶梯外伸頭張望,不將身體靠在扶梯上。
2.逛商場的時候,媽媽不要給女孩穿太長的裙子,過長的裙子容易卷進扶梯發生危險。
3.最好選擇乘坐升降電梯。
06.酒店旋轉門會夾人
商場、酒店隨處可見。孩子們好奇淘氣,很喜歡在旋轉門進進出出,其實這是很危險的行為。
防范要點:
1.家長們在帶孩子出入酒店、商場時,盡量從手推門通過。
2.若孩子想體驗旋轉門,爸爸媽媽要及時關注,不能大意。
3.提醒孩子不要在旋轉門里玩耍,更不能調皮將手、腳伸到里面,伸入容易出來難。
07.馬路如虎口
暑假出去游玩的機會比較多,家長一定要時時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規則。
防范要點:
1.走在馬路上一定要時時牽住孩子的手。
2.告訴孩子,只有在有斑馬線的路口才能橫穿馬路。
3.在過馬路時應左右觀察,確定沒車的時候才能通過。
4.教育孩子不能在馬路附近玩耍。
1.管娃的時候,讓手機滾一邊去。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,與家長沒有將所有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有很大的關系。放下手機,耐心細致的陪伴很重要。
2.和孩子一起制定一本安全手冊吧!如不給陌生人開門、不和陌生人說話、不吃陌不往高處攀爬,出門不亂跑等。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,知道110、120、119等電話的用途,學會在感覺不安和危險時打電話求救。
3.用游戲來鞏固安全知識。將安全知識融入到游戲中,如和孩子一起唱“小兔子乖乖……媽媽沒回來,誰來也不開。”教育孩子,只要成人不在家,不給任何人開門,無論是不認識的陌生叔叔,還是面熟的鄰居,是送快遞的哥哥,還是收水費的阿姨。
4.用視頻和繪本強化安全教育。繪本、視頻非常直觀、鮮活,更容易讓孩子了解到危險就在身邊,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識。
5.情景模擬很需要,來演一演吧。“你是小明吧,你爸爸在樓下把腳扭傷了,你快去扶他上來。”看看孩子會怎么做,偶爾變換一下情節場景,讓孩子真正做到不給陌生人開門。